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中國人民銀行日前共同舉辦主題為“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新聞發布會,詳細介紹了國家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域出臺的政策、開展的工作和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管理局副局長張子紅在回答記者提出的針對國土資源開發領域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問題時表示,如果國土資源部門能夠按照《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的部署加強行業自身的信用體系的建設,能夠把數據搞得完整、準確、及時,并能夠可持續,雙方下一步可以進一步合作,把這些信息納入到基礎信息數據庫,以便為各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務。 會上,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司長田錦塵表示,目前我們國家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總體來看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差距還較大。據有關方面統計,每年我國企業因為誠信缺失,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了6000億,對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巨大。 在介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機制時,田錦塵表示,將由國家發改委和中國人民銀行共同牽頭,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機制,使社會形成合力以推動重大戰略部署的落實和實施。目前已完成以下幾方面的工作:編制我國第一部全面推進信用建設的專項規劃《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推動法律法規和制度建設,十二屆全國人大已將信用立法列入立法規劃;根據國務院部署,由公安部牽頭提出了以身份證號為基礎的公民統一代碼方案,發改委和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代碼方案;推動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工作,建立了有25個部門參與的信用信息共建共享機制;推動地方的信用體系建設工作。 據介紹,目前,在共建共享機制下,相關部門已經對共享的數據項進行了一些梳理,也起草了信用信息共建共享的合作備忘錄,目前正在組織有關部門簽署。同時,國家統一的信用信息平臺的規劃建設工作也已啟動。“目前,我國信用信息量非常大,且分散在各個行業、各個部門、各個地方,迫切需要建立一個共享的信息信用平臺,使這些信息實現全國范圍內的整合,在全國每一個地方都能夠查到。” (責任編輯:北京中企普信國際信用評價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