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6月28日電(記者桑彤)記者從28日舉行的2017年上海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上獲悉,2017年是上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全面邁向應用發展新階段的關鍵一年。《上海市社會信用條例》的出臺,標志著上海以地方性法規為引領,規章、標準規范等為支撐的信用制度體系全面建立。 會議提出,要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政務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在政務服務、社會治理、城市安全、改革創新等領域深化信用應用,支撐自貿試驗區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服務超大型城市管理和創建信用城市,建設“誠信上海”。 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周波表示,上海要以“一突破、兩帶動”,突破重點領域信用應用,帶動信用平臺等信用基礎設施能級躍升和帶動信用服務產業供給側能力提升,作為今年工作的重點,積極營造全社會信用應用的良好氛圍,努力增強市民群眾對信用價值的獲得感。 周波介紹,上海市在信用體系建設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日前頒布的《上海市社會信用條例》將于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是全國首部地方綜合性信用法規。 同時,上海還積極創建國家信用示范城市(城區),聯合蘇浙皖三省獲批創建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區域合作示范區;積極參與國家首批信用平臺和信用網站一體化建設,以及社會信用體系與大數據融合試點等工作。 截至目前,上海市已有99家單位確認向市信用平臺提供4.6萬余項信息事項,可供查詢信用數據3.15億條。政府應用方面,在專項資金申請、行政審批、事中事后監管、公務員、律師等職業人員管理、道路交通治理、社區治理和新能源汽車補貼及牌照申請等場景中信用應用事項超過700余項。 市場應用方面,聚焦金融服務、互聯網分享經濟、供應鏈服務、生活消費、中小企業服務等場景創新應用信用產品和服務。上海市信用平臺的“樞紐、窗口、載體”等功能不斷鞏固優化,已建22個子平臺和15個服務窗口,平臺累計提供查詢2347萬次。 雖然當前整體發展較好,但與老百姓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信息碎片化、同質化特征明顯,信用數據開放度不夠,信用產業發展也比較滯后。”周波強調,要深刻認識信用體系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責任編輯:北京中企普信國際信用評價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