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單“自發自還”地方債在廣東省順利完成。從“自發代還”到“自發自還”,地方債的發行在逐步放權,但如何在放權的同時,規避可能產生的還債風險,這也是地方債“自發自還”主要破解的難題
6月23日,廣東省財政廳發布消息稱,首單自發自還地方債招標順利完成。
招標信息顯示,當日招標發行的廣東省政府債共計148億元人民幣,期限包括五年、七年和十年。其中,與期限對應的計劃發行規模分別為59.2億元人民幣、44.4億元人民幣和44.4億元人民幣。上述三期債券的中標利率依次為3.84%、3.97%和4.05%。
這是中國首次允許地方政府自主發債,是國內首單自發自還的地方政府債券。此舉意味著,備受關注的政府舉債改革正式啟動,也意味著政府舉債“陽光化”改革步入正軌。
除廣東外,2014年經國務院批準自主發債的省份還包括上海、浙江、深圳、江蘇、山東、北京、江西、寧夏、青島,共計十個省區市。隨著首單試點落地,其他省份自主發債也將在近期啟動。
誰花錢誰還錢
據了解,2009年,國務院決定,在發行額度、發行期限由中央控制的前提下,允許地方政府發行債券。相關發行工作由財政部代為辦理,即“代發代還”。2011年,財政部在繼續代理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的同時,選取了上海、浙江、廣東、深圳4個省市開展地方自行發債試點,并由財政部代辦還本付息,即“自發代還”。2014年,財政部選取了上海、浙江、廣東、深圳、江蘇、山東、北京、青島、寧夏、江西10省(區、市)試點地方政府債券“自發自還”。
“自發自還”和之前的“自發代還”、“代發代還”的區別是什么?其優勢在哪里?
劉少軍告訴法治周末記者:“自發自還地方債是列入地方預算的,是純粹的地方債。之前的地方債不列入地方預算?!?br/>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趙全厚說:“自發自還地方債是指試點地區在國務院批準的發債規模限額內,自行組織本地區政府債券發行、支付利息和償還本金?!园l自還’意味著債券還本付息手續由過去財政部統一代辦轉變為由地方政府自行負責。”
“‘自發代還’的情況下,如果地方政府沒有錢還債,或者有錢拖著不還,最后由中央政府代還;‘自發自還’,債務到期后,如果地方政府還不了,就要面對社會壓力,面對投資者的信任,所以市場約束力比較強?!壁w全厚進一步解釋說。
首創證券研發部副總經理王劍輝表示,之前多采取配額的方式,將總體發放的債,按照一定的比例給各個省市。現在國家希望政府憑借自身的信用,來對外進行發債。
劉少軍表示,最近正在修改預算法,在修改討論過程中,大家爭論很大的是地方政府有沒有發債的權力,最關鍵的問題是怎么還。過去地方債地方政府還不了,中央政府代還。但從長遠發展來說,中央和地方是要分家的,地方借債后就要自己還。
王劍輝認為,“自發自還”是地方政府發債的一個必然趨勢。將發債與償債統一在一個主體上,可以催生債務約束機制,投資人也會對其債務償還能力作出一個預估,從而來決定是否進行投資。未來上市之后,能夠將這些債務的風險提早減少。從大的方面來說,有利于金融市場的穩定,這是至關重要的。
據了解,廣東規定誰花錢誰還錢,轉貸市縣的資金由各市縣統借統還。而安排用于省級項目的資金本息由項目收益償還,如項目收益難以償還的,由中央返還的燃油稅替代性收入等財政資金先行墊付。
首次引用信用評級
信用評級是本次廣東自發自還地方債重要環節。評級方上海新世紀(29.75, -0.70, -2.30%)資信評估投資服務有限公司目前給予廣東政府債最高信用評級AAA級。評級報告表示,AAA評級說明廣東省政府償還債務的能力極強,基本不受不利經濟環境的影響,違約風險極低。
值得關注的是,地方政府債券首次引入信用評級,是此次“自發自還”試點的重大突破。
中誠信國際政府與公共融資評級部總經理助理閆文濤曾表示,評級在地方債發行的過程中更重要的作用,是加強了地方政府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為真正意義上的市政債鋪路。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試點階段發行規模不大,與發行主體的財政收入相比,其對地方財政完全不構成負擔。試點初期,地方政府債具有極高的安全性。
劉少軍表示,在債券發行之前就要進行信用評級,根據信用評級結果來決定發行的利率,評級低,發行利率就高。否則,利率就低。
“評級高低主要是看地方政府還款能力、還款保障,根據歷年的財政收支情況,計算其還款能力是否充裕以及充裕程度來決定信用級別,根據信用級別來決定發行利率?!眲⑸佘娬f。
據了解,此次評級是從廣東省政府債券概況、中國宏觀經濟與財政管理體制、經濟增長和發展、財政平衡穩定性、債務分析、政府治理6個方面分析后得出的。廣東省地區生產總值和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在全國名列前茅,經濟發展較快,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政府財力較強且收入增長穩定,信息透明度較高,政府管理能力較強。不過評級報告也指出,廣東省經濟增長對房地產市場具有一定的依賴性,對國際市場依賴程度較高。
為何首單落戶廣東
地方政府自主發行市政債的前提是債務要能夠良性運行,之前地方政府發債的積極性都很高,但是還債的積極性并不高,導致很多債務還不上。目前對地方債實行“自發自還”,能否緩解這種現象?
趙全厚認為,現在是試圖想解決這種困局,但是能否實現,還有待于觀察。
劉少軍表示,實行自發自還地方債,最重要的意義在于推進了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的分離,推進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之間的財權、事權的劃分,目前業界爭議的核心問題就是中央能否與地方真正分家,廣東作為一個試點,試點成功的話以后就可以推廣。
2014年,國務院批準十個試點省份,廣東為什么會成為自發自還地方債的先行者?
趙全厚認為,可能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廣東可能有項目融資,比如保障性住房等,中央鼓勵的這些融資項目;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廣東更靠近中國的金融中心——深圳和上海。
劉少軍對此表示贊同,首單自發自還地方債落于廣東,除了廣東可能具有中央鼓勵的融資項目外,更看重的可能是廣東的負債情況。
據了解,截至2013年底,廣東地區(不含深圳)債務余額8621億元,比審計認定的2012年年底余額8178億元增長5%。廣東省政府性債務規模適中、風險可控,總債務率為59.41%,遠低于國際控制標準的90%至150%下限,低于全國水平54個百分點。
但是,王劍輝認為,最先從廣東試點,可能是考慮到廣東的信用比較高。在此基礎上進行地方債的試點,結果會比較成功。但是這個試點的選擇是在目前廣東稅收收入比較多的前提下。因為稅收總額不夠多,所以目前中國多數省市還沒有達到發債的標準。
“廣東作為一個試點,作為一個榜樣,通過本次發債,積累一定的經驗,將來把這些經驗寫進法律,對其他地方政府發債具有指導作用。”劉少軍說。
對于各方比較關心的地方債如何使用問題,據了解,廣東省財政廳根據國務院的要求,制定了2014年地方政府債券資金安排使用方案,并已經報廣東省政府批準和廣東省人大審議,建議將債券資金主要用于轉貸市縣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普通公路建設,在確保完成國家有關重大公益性項目建設要求的前提下,將債券資金用于廣東省重要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轉貸市縣重點項目建設等方面。